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關於練習吉他和音樂, 怎麼練比較好呢?

常常有很多同學來問到有關於練習的問題, 尤其是身為上班族很忙的朋友。因為時間有限卻又想要有效地進步, 所以今天在這裡整理一些以前在國外老師所提點的訣竅和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

第一:維持每天練習的習慣。你不需要每天都練習八個小時, 但是每天練習15分鐘的效果可能比一週一次的三小時練習要來得更好。試著每天練習一點點, 避免所謂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形出現。很多同學在維持固定良好的練習習慣一個月之後即有明顯進步。

第二:痛了就要休息。演奏樂器也是某個程度的運動, 如果發生了運動傷害就必須休息, 或是找醫生。當發生了疼痛或是受傷的情況出現時, 請試著去找出原因(例如姿勢不對或是練習過度)。痠痛時就要休息, 平時注意保養自己的雙手不要過度的抬重物或是過度的運動。


第三:一開始練習可以彈很慢, 但是盡可能不要彈錯。大部份的人在第一次練習的時候就想要彈到心中想要的速度(通常是比較快)。但結果往往是錯誤百出而事與願違。這會對你的練習造成兩個不良影響: 第一, 這會造成心理產生一種”這個東西真的是好難我可能做不到“的錯覺。第二, 你可能會學到錯誤的資訊而難以矯正。因此最好是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放的非常慢, 把每個音符, 和弦, 節奏都彈好了。才開始對節拍器然後慢慢加到原本的速度或是心目中想要練習的速度。

        第四:跟著節拍器(鼓機)練習。節奏(rhythm) 是美國音樂裡面最重要的元素,
        訓練節奏感一開始最好的方式就是跟著節拍器練習。不管練什麼材料,樂句
        或是歌曲, 都要搞清楚節奏到底是什麼, 然後跟著節拍器練習,和節拍器的
        呼吸一致並且吻合。假以時日你將為成為一個節奏感(time feel)良好的樂手。      

        第五: 把練習的東西唱出來。我們並不一定要當歌手(當然會唱歌絕對在音樂
        上是一項巨大的優勢)不過如果你能夠把想要彈奏的內容一模一樣地唱出來
        就代表了你是完全地掌握了這些音樂的資訊。另外練習把音樂唱出來也是一
        項非常好的聽力訓練(ear training)

第六:給自己明確的短期目標並且督促自己達成。與其告訴自己說我希望在一年後變成一個很厲害的藍調吉他手, 倒不如給自己規定一個期限, 譬如在兩個禮拜之內我要練完B.B. King的某個solo。這會讓你的練習變得富有挑戰性而且有具體目標和成就感。或許在一年之後你已經累積了非常多的音樂素材和技巧, 而不是繼續給自己規劃一個下一年的願景。

第七:把握所謂的21天法則。

你是否也曾經有這個困擾:“我曾經練好了某個技巧或是樂句, 但是過了幾天沒彈之後卻好像我從沒練過一樣必須重練, 真的感覺好浪費時間啊!“

其實原因就在於沒有把握好所謂21天法則。21天法則的精神在於當你已經練好一樣新的技巧或材料之後, 必須再多花21天的時間反覆做直到完全精通為止。一旦重複的次數夠多, 在21天之後即便是過了一陣子沒有彈了你還是可以很輕易地重新復習它並且彈奏出來。
       
       最後別忘了!練習技巧之外別忘了彈奏歌曲和聽音樂!


       
      
我們最終的目標和一開始的初衷都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音樂家(樂手, musician)。因此千萬記得彈奏音樂,別變成一個只是在練習技巧的吉他玩家。多彈音樂多聽音樂, 不要忘記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滿足。每當拿起吉他應該是愉悅的心情, 而不是” 噢天哪!又來了, 好多要練習的東西真是無聊呀!!!"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關於TONE這個事情, 別再讓我痛了!

對於音色(tone), 對於吉他手來說真的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追求。每次吉他手的聚會大家總是會聊到譬如"hey, 最近有什麼pedal比較屌嗎?" "我還在找一個overdrive耶, 你那個XXX怎麼樣啊?"...等等等的。同時間不管是學生或是同輩甚至是一些前輩老師們, 大家都很愛聊這個問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還有一些對於音色和器材選擇上的一些想法。

醜話先說在前頭!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勸你敗家買器材, 拜託別誤會了。我沒有跟任何的廠商有任何一種形式的合作關係(截至我發表這篇文章也就是2014年的三月三日為止)。裡面所提到的任何器材或是樂器也沒有任何一樣非買不可的。(我會盡可能的避免提到商品的名字, 但是有些東西已經算是搖滾史的一部份了, 實在是不可能不提到。)

首先, 最重要的事情---其實就是你的手!

有句老話說"Tone在手上", 這句話道出了許多吉他手的盲點。當我們在討論器材的同時往往很少去研究說到底自己是怎麼彈奏的, 產生音色的來源在於我們的picking hand(如何撥絃)。用手指還是用pick, pick的角度和力道, 或是用哪一隻手指撥絃(拇指聲音比較悶)輕輕地撥絃或是用力地去"勾"絃。都會造成不同的聲音和結果。當然, 另外一支手如何壓絃, 推絃以及揉絃也同樣地重要。在研究自己適合或是喜歡怎樣的器材之前, 應該要先瞭解到自己的彈奏方式和技巧比較偏向哪一掛的吉他手。從這個方面切入我想比較不會陷入所謂人云亦云的器材無間道啊!

Eric Clapton解釋如何從吉他上面得到他的"Woman Tone"和picking dynamic對於吉他音色的影響。

第二, 先瞭解你的吉他!

最標準的兩款電吉他當然是Les Paul和Stratocaster , 分別為雙線圈吉他和單線圈吉他的代表。這兩款經典各有其長處以及特色, 也都各有擁護者。不過我在這裡想要強調的是, 要盡可能地發揮(或是發現)吉他本身音色的可能性。

以前不太瞭解吉他的時候, 就是Tone全開, 音量也全開, 然後一直以為不同的音色要從不同的效果器上面得到。後來纔知道, 原來利用tone, volume 還有pick up 的不同組合其實在同樣地效果器和amp設定之下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聲音。

請看下面這一段Mike Landau彈奏Blues經典" Worried Life Blues" , 注意看他從頭到尾都不斷地在切換pick up 和音量, 還有加上搖桿和不同的撥絃方式所得到非常多樣富有張力的聲音表情!


第三: AMP!!!!

amp這個問題學問就大了, 在台灣因為環境的關係我想大家比較少接觸到各式各樣不同的吉他音箱(只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同的JC-120哈)。所以這個事情對大家來說通常比較困擾一些。

個人的觀念是, 純就器材的部份來看, amp對於音色的影響起碼佔了一半以上!比方說有20萬好了, 如果花了19萬五千買了超高檔手工琴但是卻只留5000塊預算買了個普普通通電晶體小音箱那個出來的聲音恐怕還不如5000塊的廉價二手吉他但是配上十幾萬的高級真空管音箱。

"音箱也是樂器的一部份" 這個觀念一定要有。

以Blues, Rock的吉他手來看amp的話, 大概分成兩派。一派使用clean tone的amp, 利用效果器(overdrive, booster, fuzz...etc)來得到破音。如SRV, John Mayer...等。另外一派則是使用dirty(overdrive) sound的amp, 利用音量旋鈕來得到clean tone 並且選擇性地另外使用其他pedal來增加gain或是其他顏色。如: Gary Moore, Scott Henderson, Jimi Hendrix...等等。

音色偏clean tone的amp 以Fender Twin Reverb系列為代表, Dirty amps的代表當然就是Marshall。

此外當然還有Vox AC-30 也是一種獨特的清亮聲音, 英文常形容這種聲音是"chime", 你可以在很多Beatles的錄音裡面聽到類似的聲音。

LA的知名session吉他手Tim Pearce 談到他所使用的amp和器材介紹以及一點選購的建議。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有很多的amps你可能沒有聽過或是親自試過, 但是市面上的產品基本上幾乎都是在摹仿某幾個經典型號的amp或是想要"sound like somthing" 所以對於這些音色的一些基本的印象是必須要多少瞭解一下的。(Line 6早期的產品都有附上說明書以解釋其音色的摹仿對象, 花點時間先看看那本說明書可能比盲目找尋心目中的音色要來的有效率)


第四:效果器, 到底要多少阿!!!!!??????

老實說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標準答案, 你可以愛買多少就買多少也可以甚至完全不要用任何的效果器。

但是你必須要知道的是, 這個效果器是做甚麼的, 並且能為你做些甚麼。

這麼說好了, 一個彈metal的吉他手和一個彈blues的吉他手可能都會買一個overdrive。 然而對於blues player而言, 可能這個overdrive就定義了他主要的tone, 但是對metal player來說他可能只是拿這個overdrive來作一點boost而已, 在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情形之下他們也有可能選擇了同一個效果器或是因為想要的事情不同而選擇了不同的東西。

在這裡因為篇幅有限的關係無法把所有的效果器通通講完( 我可能也不知道"所有的"效果器種類)。不過一般來說吉他手可能需要, Overdrive, Delay, Wah , Compressor,Chorus, Tremolo...等等。

講到效果器必須要提到一個天才吉他手---Tom Morello, 這個人對於電吉他音色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實在是讓人驚歎。


最後的問題, 那到底應該如何開始?

施主啊, 這個問題應該要先問你自己呢!(笑)

我的意思是, 試著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歡的player還有自己現在的狀況(樂團, 嗜好,品味等等) , 你所需要(或想要)的音色是怎樣的, 擁有類似音色的吉他手們是用甚麼吉他, amp和其他器材?如果你的預算不夠, 是否有其他代替品或是數位模擬的產品?(不要排斥數位科技, 事實上數位模擬的技術可能遠比你所想像的要厲害許多)

小弟看過很多經驗豐富的吉他手, 每個人都有他們喜歡的或特定的音色來定義他們。當然他們之中有很多都是大師了, 不過也有很多吉他手是身經百戰的player。無論是給他們怎樣的吉他,amp和效果器,他們都有辦法在短時間之內調整出一個很不錯的音色適合他們使用(同時聽眾也覺得很好聽)。這除了經驗的累積之外, 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在於他們很清楚自己需要甚麼樣的音色來讓自己處於一個舒適的情境得以順利工作。我們可以花很多時間來研究A器材跟B器材之間微小的差距和比較( C/P值, 外觀, 用料...等等)然而我們恐怕也不能忘記在音樂上, 器材實用與否的問題。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Tone然後彈琴可以更享受, 功力大增!

(關於我自己的tone...你可以上我的SoundCloud聽聽看)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藍調電吉他之父: T-Bone Walker

新年快樂!在新年開始的同時,讓我們也來回顧一下藍調電吉他的開始吧!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有藍調電吉他之父稱號的T-Bone Walker, 為何這麼說呢?當然藍調音樂的出現早在電吉他和吉他音箱被發明之前就已經流傳許久。但是現在提到blues大家想到的樣貌, 基本上是從T-Bone Walker開始才出現的。(當然, 所謂的blues licks 或是solo也是)

T-Bone Walker的本名是Aaron Thibeaux Walker, 1910年生於德州。在他小的時候周圍的環境就被福音音樂和德州藍調包圍, 像是Lead BellyBlind Lemon Jefferson。受到這些藍調英雄的影響和啓發之下, T-Bone開始學習彈奏吉他和斑鳩琴。早期的T-Bone較為人所知的一面是在街頭賣藝的舞者而非吉他手。19歲的時候出了第一張唱片不過卻沒有大紅大紫,但是卻得到了在全美國巡迴演出的機會。

在巡迴中, T-Bone結識了一輩子的好友, 也是後來被稱作Jazz電吉他之父的Charlie Christian。當時的Charlie Christian雖然比T-Bone小了六歲卻已經是一個到處巡迴的吉他手了, T-Bone雖然也有在巡迴演出不過大家卻認為他是歌手,舞者和斑鳩琴手, 電吉他演奏其實乏人問津。在Charlie Christian的引薦之下, T-Bone找了他的老師Chuck Richardson學藝, 在這段期間T-Bone才學會了更多的和聲和jazz的句法。

1936年, T-Bone離開了德州, 到南加州去找尋新的事業發展契機。一開始他兼差做歌手, 舞者並且偶而幫Big Jim Wynn's Band彈吉他。1940年以歌手的身分錄製了單曲並且不斷地練習吉他演奏直到1942年終於以歌手兼吉他手的身分錄製了唱片。

1946年是T-Bone事業發展的高峰, 在一年半的時間裡T-Bone錄製了超過50首的單曲包括"Call It Stormy Monday", "T-Bone Shuffle" 和"T-Bone Jumps Again"等。不過卻因為好賭而沒有存到甚麼錢。

50年代的T-Bone已然聲名大噪, 著名的Showcase "Strollin' with Bone"紀錄了一切,不過此時音樂環境開始改變, Jump Blues逐漸式微, 新的音樂像是Rock'n' Roll, R&B開始流行。不過你可以很明顯地在一些吉他手像是Chuck Berry的句子裡面聽到T-Bone的影響。

1971年, Allman Brothers Band翻唱了經典的"Stormy Monday", 聽眾又開始好奇原唱者到底是誰, 加上BB King,Freddie King等等藍調吉他英雄的推崇之下。T-Bone Walker 開始被大家認為是藍調電吉他之父。此稱號開始不徑而走。

如同之前所提到的, T-Bone的時代和其所受到音樂影響。他的風格是smooth而乾淨的, 帶有很濃厚的swing的色彩。音色上來說, 是比較乾淨,明亮有時帶有一點點老真空管音箱自然的破音, 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器。不過同時依舊聽的到T-Bone的touch是細膩的而富有動態。在用音的選擇上有很多的和絃琶音和九度音, 有點jazzy。

推絃因為當時的絃都還非常粗的關係, 很勉強頂多推到快全音, 大部份時候是半音或是1/4音的推絃。一樣是比較smooth的聲音。
(Call It Stormy Monday, slow blues必練經典!)
(Allman Brother's Band的版本, 一樣非常精彩, solo有很重的BB King味道)

 (T-Bone Shuffle, 有點jumpy的味道同時依然很laid back)

(T-Bone Jumps Again, jump blues)

(Chuck Berry "Johnny Be Goode" original, 吉他句子很明顯有T-Bone的影響, 另外注意Chuck彈的是直的8分音符但是背後的band是彈swing!)

(BB King 談到T-Bone對他的影響, 這系列都很酷值得一看!)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教學公告,2013四月份起新制度

大家好,四月份起對於單人班一對一教學有些更彈性的班別可以選擇。
新增一堂40分鐘的課程收費600圓整,也就是一期2400圓。教學內容不縮水但是價格平易近人一些。
當然一堂課60分鐘的舊課程收費標準依然適用,歡迎與我連絡!

謝謝!祝大家琴藝精進!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淺談效果器: Overdrive

常常有很多朋友會問我到底要買甚麼效果器比較好,尤其是overdrive,好像大家都不太滿意自己目前手上的器材。所以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挑選overdrive的一些經驗和個人意見。

首先就是必須先了解自己到底喜歡甚麼樣的音色,不要因為大家都說這個好你就買這個。要知道器材跟衣服一樣,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當每個人彈奏的手法,風格和使用的琴和音箱都不盡相同的時候為甚麼每個人都會需要一樣的效果器呢?或許參考你喜歡的吉他手是一個起步,不過就像之前文章有提過的,重點恐怕是彈奏的手法。所以在下手買東西之前,可能得先研究一下自己到底是屬於哪種風格的。

再來就是資訊的收集部份,一般來說overdrive是為了要摹仿老音箱(non-master volume)那種把音量開大所自然產生的訊號過載破音效果。因為現在的情況通常已經無法再把音量催到這麼大(不論是在台上或是在家裡練習)但是我們還是需要這種音色所以才用效果器來代替。因此對於吉他手來說恐怕必須先大概作一下功課,稍微了解一下各種老音箱的破音音色大概有什麼特性,然後自己本身到底喜歡那一種音色,或是說需要哪種音色做什麼事情(可能喜歡JTM45彈節奏,Deluxe Reverb的破音彈solo之類的),然後再去找類似音質屬性的效果器並且最好要試過,親自體驗一下彈奏的感覺是否和想像當中有落差。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所謂的"動態"以及"彈奏反應",最近這幾年有越來越多高檔的手工小廠效果器。每一家都在標榜自己的產品動態反應有多好這一類的說詞。但是其實滿多朋友問我這個到底是甚麼意思,差別在哪裡。對我來說所謂的動態和彈奏反應,簡而言之就是輕輕彈的時候是clean tone,當我用力彈,加重音或是表情的時候,聲音會隨著我彈奏的力道或是手法跟著改變。包括破音的程度與音質,會呈現不同的表情。另外一種是,當我用力彈可是琴上面的音量旋鈕轉小的時候,聲音一樣會clean up但是能量會比沒開破音但是輕輕彈要強。

這樣講可能解釋的不是太清楚,這裡有一段示範影片。



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產品真的是不勝枚舉,總是搞得大家眼花撩亂。不過其實再怎麼說,好聽的overdrive大致上幾樣迷人的特性就是在於她那種活靈活現的表情(organic)和良好的穿透力(cutting through the band)。不管是高價位還是容易入手的效果器皆然。在追求心目中理想的音色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了音樂永遠是人做出來的,重點還是在於做音樂的人本身。所以還是要好好弄音樂阿各位,共勉之!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聽音樂的重要性。

最近遇到幾個學生,其實彈的算是滿不錯的也頗有天分。但是問他們喜歡聽甚麼音樂的時候,千篇一律的回答是:“甚麼都聽耶,沒有特別覺得甚麼東西特別喜歡。“ 問到風格和喜歡的樂手的時候也是一樣,甚至問他們歌名也說不出一兩首。

我不太能確定事情會變成這樣的原因是甚麼,可能是因為科技發達讓大家聽音樂的方式有些轉變。現在到處都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音樂,然後坐在電腦前面按一按就有。同時間,你或許還在FB上面跟朋友抬槓,在PTT推文看帥哥美女圖之類的。但是當你仔細想一想,這樣的聽音樂是真的有在"聽“嗎?

如果只是一般的聽眾倒是無所謂,資訊發達帶來的消費模式改變其實影響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樂手也當然必須跟隨著時代潮流調整,畢竟已經不是一個可以閉門造車,十年寒窗無人問然後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年代。但是如果自己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學音樂的人或甚至是樂手,音樂家。我很難想像對於"聽音樂"這件事情可以這麼"隨意“。

當你全神貫注的聆聽,並且反覆回味咀嚼。常常你可以在一首歌裡面聽到更多豐富的細節,歌手的表情, phrasing ,或是情感。各種樂器中間編曲的互相搭配,中間的唱和(call and response),還有和聲(和絃)與旋律中間是如何對應和編排的。很多經典作品中間讓人會心一笑的時刻往往是稍縱即逝,如果不用心體會根本也不知道到底是如何地妙不可言,只能人云亦云。那不是很可惜嗎?

當我在Berklee還有MI的時候,老師常常告訴我們不但要多聽音樂而且更要多做功課,去了解每個你喜歡的大師他們的特色到底是甚麼,為甚麼你會喜歡他們呢?又為甚麼他們會被當成大師?他們特別的地方到底在哪裡?甚至有時候老師就直接放一段音樂給你聽,當場考你說這是誰彈奏的?你可能完全沒聽過這首歌但是如果功課有做足,其實每個成功的樂手他們的個性都很明顯,多多少少都有個線索可以讓你知道這是他們的聲音。

常常很多年輕的朋友一聽到所謂的"老東西"就嗤之以鼻,認為那是阿公阿嬤的老古董沒意思。我們要彈自己的東西,要有自己的聲音不要去做別人的copy cat。我完全同意要有你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自己的聲音。可是電吉他這個樂器幾十年的歷史加上這麼多人口在"玩“這個樂器,如果不多多接觸和了解這些大師或是吉他英雄的背景和研究他們的風格,如何能發展出獨幟一格的所謂"自己的聲音"?這豈不是閉門造車,自己明明是個井底之蛙還沾沾自喜嗎?

那天上課,學生彈了一段riff,我說你剛剛那個U2的歌很好聽喔。他竟然瞪大了眼睛說:"是喔?那是我自己隨便彈的耶!" 我說那跟U2一模一樣耶...

他那天彈的便是"Where The Streets Have No Name"的吉他前奏riff。

 聽歌請按這裡!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招生公告

關於本人教學工作的部分,台北巿內目前任教的音樂教室(和平阿帕,豆芽菜鋪吉他工作坊)與本人工作室(位於捷運劍潭站附近)一律價格是一期四堂課2800元,一週一堂課一次一小時,一對一本人親自教學。

教學是我的職業而不是兼差打工,更不是二手貨品買賣。因此請各位尊重本人和本人職業。我將這個工作當做個人事業重要的一部分。我從來不無故缺席,教學中途離場,刻意藏私等。本人工作室的環境與設備也相信在台北巿內堪稱優質高級。

我知道我剛回國沒多久,也不是所謂大咖樂手。但以本人之學經歷和提供給學生的各種軟硬體資訊和知識觀念我相信我對得起這個價格。選擇這條路我從不期望可以輕鬆靠學歷賺大錢,但是在22k大學生起薪的今天,如果我們自己不能挺住,自尊自重那麼長久之後只會更糟。

我期待自己也期待環境會更好景氣好轉,但光是期待是沒有用的,總得從自身先做起。

我感謝我的學生們也希望可以幫助他們,如果你也認同我的理念那麼歡迎你加入我們。如果以上的言論對你來說是不合情理那麼也很抱歉浪費了你的時間。

另外,教學工作部分之後應該會另外開闢Facebook粉絲專頁,以後也拜託大家支持,感謝。